利是錢左袋右袋

一、 壓歲錢的傳說
相傳古時候,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,它名叫「祟」,祂常在年三十晚走出來,用手去摸熟睡的小孩子頭兒,小孩往往嚇得大哭,跟着就會頭痛發燒,病好了就變成「傻孩子」。因此,每逢年三十晚,家家戶戶都亮着燈坐着不睡,叫做「守祟」。
在中國嘉興府有一對姓管的老夫婦,老年得子,視他為心肝寶貝。到了年三十晚,他們怕「祟」來害孩子,就拿了八枚銅錢給孩子玩。可是玩累了,孩子也睡着了,他們只好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裹好,放在孩子的枕頭下,守着孩子不敢合上眼睡,半夜裏一陣風吹來,吹滅了燈火,「祟」果然出來了,當牠剛要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時,忽然枕頭邊的銅錢發出道道閃光,嚇得「祟」縮手而逃了,並在紅包上寫着祝福字句!
後來,夫婦將這件事傳揚開去,大家紛紛仿效,在年三十晚用紅紙包上銅錢給孩子,令「祟」不敢再來打擾他,而人們把這種錢叫「壓祟錢」,因「祟」與「歲」同音。日子久了,就被稱為「壓歲錢」了 。

另一種最早的壓歲錢傳說出現於中國漢繩代,又叫「壓勝錢」,這種錢不在市面上流通的,而是一些鑄成錢幣形狀的玩賞物,相傳有避邪的功能,通常畫上龍、鳳、魚、蛇、星斗等吉祥圖案。
到了明清代,以彩繩穿起錢編織成為龍形,才叫「壓歲錢」,是由長輩送贈予小孩的。到了近代,「壓歲錢」演變為紅紙包100元銅錢送給晚輩,寓意「長命百歲」。後期,硬幣改為紙幣後,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,祝願孩子「連連高升」。
二、壓歲錢的原意
壓歲錢其實是體驗成人對孩子的一種祝福,也是中國人傳統送給後輩的一種「護身符」,保佑他們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,快高長大。其所注重的均是金錢背後的寓意。所以不管錢多錢少,仍代表著一份愛的禮物。

生活在這個「物質世界」裡,孩子面對「壓歲錢」的誘惑,形成了成人化的消費傾向,甚至會形成以下兩個錯誤看法:
錯誤:給予壓歲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富裕及闊綽標準,甚至代表其
身價及地位。
錯誤:獲得壓歲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。